找到相关内容5540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南怀瑾禅话——中国禅宗初祖达摩大师下

    达摩大师迫得窘了,问到得道圣人们至高无上的真理,第一义谛的境界是什么?大师便说那是空廓无相,也无圣道存在的境界。因此使粱武帝更窘,所以他便直截了当用责问的口吻说:“对朕者是谁?”这等于说:既然没有境界,也没有圣道和圣人的存在,那么,你不是得道的祖师吗?得道的祖师岂不就是圣人吗?那你此刻和我相对,你又是谁呢?这一句,真问到了关节上去了。大师就抓住这个机会说:“莫知”啊!这等于说:不要说我本非我,你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83739923.html
  • 三论宗从本迹两方面辩析佛道二者的不同

    今从佛道二教教主人格的品德之尊卑,而论佛道二家之深浅,可从两个方面说明。首先从佛陀与老子的垂迹(示迹)论高下,再从佛陀与老子的本迹论高下。今从垂迹而言,道家认为佛陀叫大觉,老子叫天尊,都是圣人,所说...”是道教最高贵的称号,为至高无上,道教称老子为元始天尊。“人同上圣,法俱妙极”者,从人的角度看,佛是大智大觉之人,无人能比,老子是元始天尊,至高无上,故皆可以称得上是圣人。如果从法教的角度来看,佛法能...

    理 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3642654.html
  • 佛教与科学的关系(一)

    价值观完全相背离。宗教和过去的圣贤文化主张现世人的存在至少是有缺陷的,因此必须进行改造,要提升到另外一种境界。这种境界可以是一种出世间,或者天堂,也可以是一种圣人的理想。总之,是对现时存在取一种审视、批判...具足的圣人,要倡导正法,让正法昌盛;另一方面又有君王的威权,对于诽谤正法者他要进行教化处置。所以他是两轮的。比如印度古代的阿育王,就是佛教史上一个转轮圣王的理想。   以上几个方面都是科学价值观的外化...

    慈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5246810.html
  • 叹德文

      夫亲鸾圣人者。净教西方之先达。真宗末代之明师也。博览涉内外。修练兼显密。初习俗典兮切磋。此是在伯父业吏部之学□所抽聚萤映雪之苦节也。后□圆宗兮研精。此是陪贯首镇和尚之禅房所闻大才诸德之讲敷也。依...中堂之本尊。远诣枝末诸方之灵窟。祈解脱之径路。求真实之知识。特运步于六角之精舍底百日之恳念之处。亲得告于五更之孤枕咽数行之感泪之间。幸臻黑谷圣人吉水之禅室。始入弥陀觉王净土之秘局尔降。三经之冲微·五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33742932.html
  • “三教合一”在天水的遗存

      “三教合一”在天水的遗存   仙人崖是天水的一处佛道合一的宗教场所,西崖下有一座三教殿,内祀释、道、儒三圣人。秦州区西关育生巷有座显龙寺,原正殿亦供奉儒释道三圣人,三教共祀,为三教合一时期的...藏王)肉身宝殿的对面,即有一座灵官殿,内塑道教的王、马、赵三灵官。庙观中佛道融合的事例并不少见,如山西恒山悬空寺、宁夏中卫高庙、天水仙人崖、显龙寺等。保存至今的仙人崖三教殿内的三圣人塑像尤为奇特,中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63980265.html
  • 牟宗三 :中国哲学十九讲──中国哲学之简述及其所涵蕴之问题(五)

    魏晋时代天下乱了,因此改用九品中正,再由此逐渐演变出“门第”的观念,而形成新贵族。门第代表价值标准,名士、清谈也都代表一种价值观念。  我们可以再举个例来说明“谈言微中”。王衍尝问阮修:圣人讲名教,老庄...面来看,魏晋玄学在当时也有个主要的课题,那就是“会通孔老”的问题。魏晋是弘扬道家的时代,在那时讲道理是以老庄为标准。但当时的名士尽管弘扬道家,却也并不抹杀孔子的地位,即圣人的地位到那时已经确定了,没...

    牟宗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5141189.html
  • 周易禅解(5)

    所以感而遂通。诚能于观象玩辞观变玩占之中。而契合其无思无为之妙。则易之至神。遂为我之至神矣。   夫易。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。唯深也。故能通天下之志。唯几也。故能成天下之务。唯神也。故不疾而速。不行而至。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。此之谓也。   由此观之。则易之为书。乃圣人所以极深而研几者也。苟极其深。则至精者在我。而能通天下之志。苟研其几。则至变者在我。而能成天下之务。苟从极深研几处悟其无思无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1544289.html
  • 皇侃《论语义疏》的玄学主旨与汉学佛学影响

    然而这些都是零散的,从完整的经学思想理论体系上,如本体论、认识论、人生观(圣人观)上讲,《论语义疏》是玄学化的,对此笔者将在下文专立一节详加讨论。   (一)对汉学的继承 在《论语义疏》中,...三,谓上、中、下也。细而分之,则有九也:有上上、上中、上下也,又有中上、中中、中下也,又有下上、下中、下下也,凡有九品。上上则是圣人圣人不须教也;下下则是愚人,愚人不移,亦不须教也。而可教者,谓上中...

    张文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0248916.html
  • 论《中庸》“诚”说的转释

    不论以何种形式存在,都具有同样的质性,都是天道的一种体现。但问题是,万有本性既然是完全一致的,那么为何又会有圣人、常人这样的区分呢?《中庸》认为,虽然万物之中都具有完全同一的“诚”存在,但并非都能做到对本性“诚”的完全体认,对“诚”能做到完全体认的就是圣人,能体认部分“诚”的就是常人。也就是说,万物的分别并非因其内在属性存有差异,而是源于个体对自身内在属性的体认程度不同所致。在《中庸》看来,天地万有...

    刘建明 魏一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4779045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何谓“八福田”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佛、圣人(梵语arya)、僧三种为敬田;和尚、阿合黎、父、母等四种为恩田;救济病人为病田,又称悲田。此八种皆堪种福,故称为‘田’。若人能尽力从事此八种供养尊敬...圣人田:谓菩萨、缘觉、声闻等出离三界,证悟圣道,具足无量功德智慧。若人能恭敬供养,即获胜福,故称圣人田。   (三)僧田:僧(梵语samgha),音译僧伽,意译为和合众。谓出家僧众皆能六和敬,敬顺无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7500912634.html